昨天继续和朋友聊情感话题。
我认为,在中国,男性较女性更难做出单身主义选择。文化环境对男性的道德要求更低。
男性在社会文化中不被要求拥有良好道德品质,不被要求付出时间和情感,所以他们更容易放纵自己的欲望和缺陷。
愿意约炮的男性不少,但其中一些人只是将约炮视为短期解决性需求的方式,还是希望恋爱结婚的。毕竟目前的社会性别构建有利于男性。
人们理所当然地将女性视为温柔、细腻、包容的支持者,而女性表达情感需求却被认为是软弱,麻烦,缺乏独立性的表现。人们将男性视为坚强、冷静、独立的主体,但无视了男性普遍会索取情感支持,让别人承担家庭责任的事实。即便谈起这类事情,许多人也会用为爱牺牲的叙事将其浪漫化、合理化。
男性拥有亲密关系,不影响其拥有独立的外部形象,而女性在亲密关系中的付出和获益,都是社会攻击和压迫女性的筹码。
我想起去年的一段经历。
彭懿是儿童文学译者、作家和研究者。去年11月,他到福田图书馆开了一场讲座,介绍他翻译的绘本。讲座结束后,有些人去找彭懿签名。我不需要签名,也不想离开,就听其他人聊天。
有位女士在和杨玲玲聊天。杨玲玲是彭懿的妻子。这位女士说自己很钦佩她,她完全支持彭懿的事业,不会施加世俗的压力,彭懿能拥有她这样的伴侣非常幸运。
在她们的谈话间,我了解到一些此前未曾听闻的事情。
杨玲玲是彭懿工作中的幕后人物。例如彭懿探访驯鹿人,拍摄自然风光,她也有一起去,有些照片是她拍的。基本彭懿去哪她就跟到哪。彭懿翻译的英文作品,实际上是她翻译的。她翻译后,彭懿修改。出版社要彭懿的名字,以前译作都不给她署名,现在就给署名了。
杨玲玲曾经不能得到署名权的事情,无论其后有什么商业利益考量,都分明是被掠夺了智慧成果,以及应有的尊重和荣誉。我不认同将这件事理解为家庭内部决策的看法,爱情叙事会遮蔽杨玲玲遭受不公正对待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