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我好几次被问起为何对教育感兴趣,今天就随意谈谈教育。
最初的缘由是,我经常看郑渊洁的书,看他批判应试教育。于是我想组织学运,推动教育变革——那时我以为人民就要常搞学运,社运,公民抗争这些东西,这样才是正常的社会。
小学时,我订过特区教育和青少年报。青少年报包含家长版本,其中包括教育事例、教育理论、读者来信等内容。我的家人没兴趣读报纸,不过我每一期都会读完。这段时间,我审视自身,认为自己不足以成为优秀的教育者,不能确保不会让其他孩子和自己一样痛苦,所以决定丁克。
下午忽然想起来,初中时期发生过很重要的事件。
学校组织社团活动,我没有特别喜欢的社团,就加入了关系好的老师会去的社团。社团主题是培养领袖能力,课程内容包括演讲技能、沟通方式、活动策划方法等等。
有一次,预定上课的老师没空来,代班的老师给我们放纪录片。她放的是《盗火者:中国教育改革调查》,那天放了前两集,《重回人的语文》《呵护童年》。
这两集的内容让我既震撼又兴奋。我第一次知道存在反思语文教育,推动其改革的人和团队。两位主要角色,叶开和郭初阳,他们看起来会思考且不无趣,我一直都想认识他们。华德福不仅拥有特殊的教学理念,背后还有心理、教育等领域的理论依托。在国内接受华德福教育的孩子,或许会认为自己是幸运的,至少他们拥有一段不同于大部分同龄人的经历。
我通常从成人身上感受到负面特质,冷漠、功利、愚昧和傲慢。然而,通过书籍和纪录片中,我发现了不同的人,他们天真且富有同理心,会说一些不合时宜的话。我喜欢这样的人,似乎也在不自觉地向他们靠近。我会想要做和他们一样的事,选择同样的人生态度,不过并没有特意模仿或改变自己。因为,我们本就是相似的。
我回想起来,以前待过的学校应该还算不错,包含一些素质教育的东西。
我的小学、初中都有社团,高中也有自选课程,如知识产权、生命科学、动物保护。
相较于衡水中学这类学校,我接触的学校还是有选择空间的,校方可以选择安排应试需求外的内容。
这何尝不是一种特权,尽管我感觉我获取的资源还不能满足需求,但确实已经享受过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