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凉而黑暗的旷野——我的两个中国

我所看见的中国,是荒凉而黑暗的荒野。
不幸和痛苦弥漫于盛世的表象之下,而弱小的人却难以发声,只能在现实中孤独地挣扎。
我尝试在这篇文章中同时讨论个人的生命体验与宏观的社会现象,这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想象力。至于效果如何,就留待读者检验吧。
那么,欢迎来到我的世界。

琐碎的十真一假

大约在12-14岁时,我非常骄傲,尽管明面上没有表现出来,但心里是看不上大部分同学的,认为我和他们没有共同话题。但我和几位老师的关系倒还不错,我不时会去找他们聊天,我们的交谈大部分是关于各种问题,那时我是个不折不扣的“问题少年”。

无名情书——献给抑郁症患者的一封情书

我在选择代表歌曲时非常纠结,一方面是对音乐兴趣不大,大部分歌曲都是被人推荐才去听的,另一方面,目前听过的歌曲中,感觉好听的歌是有不少,但基本没有让我产生强烈共鸣的歌。
先介绍一下,我考虑过但未选择的两首歌。五月天的《如烟》,歌曲中表达的对生活的美好期望与无悔度过一生的勇气,至今仍对我有慰藉和鼓舞的效果。郑智化的《别哭,我最爱的人》,我希望在我的葬礼上播放这首歌,可惜我目前的人生还配不上“我在最灿烂的瞬间毁灭”这样的歌词。只有在我去世之后,才能确定它能否代表我吧。

10.暗藏真相的解谜游戏

我与一群人去玩探索解谜类的实景游戏,这个游戏知名度不高,但玩过的人评价都很高,我已经是第二次去玩了,知道大部分线索,其他人都是第一次玩。
我们走路前往游戏地点,经过的道路都是昏暗的,路灯的光非常黯淡,有时甚至看不清周围的人。我们走过了很长的路,幸运的是没有人走散。
领队的人用手机播放音乐,音量较大,还有一个人跟着唱歌。但是他没听过满江的《归来》,所以就没有唱那首歌。《归来》正是我睡前开始单曲循环的歌。

9.危险游戏

我参加了恶魔的游戏,会常常陷入奇异的困境。
我与三个人一起乘坐电梯,从75楼下往1楼。电梯下行时,隔几层就会停下,然后猛地向前震荡、倾斜。我侧身站在电梯里,两个人站在我右边,每次倾斜就会向我倒来,我必须腾出手拦住他们,不让他们撞到我,进而一并撞上电梯门。这一过程伴随着音乐——我又听着歌睡着了,一曲结束时,我们才到了一楼。我当时都怀疑我们没机会出电梯了,走出电梯都感觉是个奇迹。恶魔的游戏会让人突然遭遇诡异的事情,但最后都不会受到人身伤害。

大陆创作平台体验与反思

编辑小姐说想看我对各种平台的使用体验,所以就来写一下好了。话说我为什么要给自己挖坑呢?不过还好,文章内容整合了以前在另一篇文章下留的评论,以及写上一篇文章时删减的内容,所以不算太麻烦。
我以前有段时间特爱折腾,接触过不少社交平台和写作平台,于是就有了些粗浅的认识。其实一直都爱折腾,但不同时期折腾的东西不一样,这段时间的兴趣就是了解社会事件。

作者和读者,不喜欢是常态,喜欢才是幸运

这几天看到关于作者和读者的讨论十分热烈,便也想来凑个热闹,不过我对提高热度没多少心得,所以会说下平台选择的事情,然后谈论作者心态,这部分内容可能令人不适,请做好心理准备再阅读。
其实就个人感觉来说,目前的Matters是对新人相当友好的平台了。不是说首页推荐算法对新人很友好,而是说在这里要获取关注比其他平台容易多了。

书店漫谈

我去过的书店,大都没有留下特殊的印象,我主要是喜欢书,对书店的感情和图书馆差不多。所以就简单地提一下我印象较深的书店吧。
深圳书城,这是我光顾次数及购书次数最多的书店。在一般的书店,顾客或许会担心长时间待在店里读书不受欢迎,尤其是在没有打算买书的时候,就算没有人说也会感到不安。但是在书城是不会的,这里任何时间都有人随意坐在地上看书,于是新来的人不用问也明白了,书城欢迎读者在此读书,无论读者最后是否买书。这是所有读者共同的默契。

7.教训烦人用户的方法

我在浏览网站,有人说,曾经有个用户,会在任何主题的文章下面聊兔狲,发兔狲的照片,以及自己的旅游照片。大家都很烦她(照片里的人是女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后来有人想了个办法,在她发的每张照片里加一个黑色人影,就在兔狲或她的身边不远处站着。这个人影连脸都是纯黑的,没有五官,看起来特别诡异。这个人会将修改过的照片回复到她的评论下面。

我想拥有的超能力太多啦:永生、消除伤痛、时间停止

小智说可以写多个超能力,随我喜欢,所以我就任性地写啦。
一、永生
这个能力之前和小智讨论过的。
永生并不是不会死去,也不能死而复生,只是不会因衰老、疾病、饥饿等原因死去,身体受到伤害或服用药物还是会死去的。简而言之,除非我自愿死去或者被人杀死,我是不会死去的。

6.经政治讨论影响而诞生的梦

A带我见他的朋友B。
刚开始,我们随意聊天,一切正常。
我们到街上准备去一个小摊买点小吃,城管和警察忽然出来了,和B纠缠起来。最后警察殴打了B,还开枪射击B,B就这样死了……
A特别伤心,我也特别震惊,后来这件事报纸和网络都没有传,就像没发生过一样。除了B的亲友,好像根本就没人知道存在过这么个人。

我要求这一切

初次阅读《美丽新世界》是在小学的时候,那时完全不了解书的内容,买书的理由很单纯,封面好看,名字好听。

我以前的读书方式相当简单,只要能读就一直读下去,基本不会停下来思考某段情节的内涵,也不在乎自己是否读懂了这本书——我是个没有感情的读者。所以我的阅读体验往往是平淡的,很少遇到特别喜欢的书。

但是,《美丽新世界》例外,它是个惊喜,我读过之后深感震撼。不过那不是对娱乐化或极权政治的感触,而是对自由和痛苦的话题的感触,“原来还可以这样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