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语3

最近看到Half书店关闭的消息。
起初,我认为店长的情况和其他独立书店店长差不多,主要是因经济、精神和身体方面的压力不能继续运营书店。看了更多信息之后,我想到,这间书店对大部分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友好的空间,或许无法长久运营下去是必然的。
根据店长过去发布的信息来看,店长拒绝了相当多的人。

不信任人

一段时间以来,我感觉自己不信任人。
或许是因为看过许多人的言论,对人感到失望吧。这些言论的方向,包括男人对女人,女人对男人,乌友对俄友,俄友对乌友,素食者对肉食者,肉食者对素食者……
人总会对他人抱有恨意,期待他人遭受痛苦,从他人的痛苦中获得快乐。即使是认为除自己(或自己和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外仍有部分人的痛苦值得重视的人,也会对他人展露明显的恶意和仇恨。似乎永远都有一些人是活该受苦的,是理所当然不太值得受重视的。

碎语2

看到韩国政府声称未服兵役的医生辞职后要服兵役,感觉很好笑。
在强制人民服兵役的国家,政府以服兵役威胁医生继续工作和强迫医生继续工作。人民普遍厌恶兵役,政府也知道人民厌恶兵役,在强制人民服兵役的同时将兵役作为奖赏或惩罚的筹码。我想起看过的关于韩国兵役的消息,据说,韩国男人强烈要求强制女人服兵役,而反对者表示女人生存处境如同地狱,不应再加上兵役负担,兵源不足可以征兆初中和高中的男学生。最佳方案似乎是所有人都拒绝服兵役并停止生育等维持社会运转的活动,让地狱般的社会消亡。
​有些遗憾还没看过详细批判兵役制度的研究,韩国的兵役制度大概是其中的案例吧。

心态伴随的困扰

有时,我对自己有“过于严格”的要求,包括人格和道德方面的要求。
我通常不能达到要求,这些要求会带来苦恼。我偶尔会在压力下尝试达到要求,但还是可能会有自责感或低评价带来的苦恼。
我试过用一些想法尽量消除这种心态,可是,这似乎在放低对别人的要求方面较为有效,而我对自己的要求,在某些方面,比对别人的要求更高。追求“卓越”与“正义”,此类思维似乎根深蒂固。

关于暴力的回忆

B站推送了关于虹猫蓝兔系列的视频,在看相关视频时,想起一段往事,补充了下以前写的记录。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喜欢看角色被虐待、折磨的情节。我看《虹猫蓝兔七侠传》时,就喜欢莎丽被绑在水车上旋转,大奔的干娘被吊起来抽打再泼辣椒水的情节。我试过让保姆打我的屁股,不过没有尝试体验更危险或难受的事情。上小学后,我喜欢看古装剧或谍战剧中角色受刑,如被反复按进水缸,遭受捆绑、殴打或烫烙。有时我会幻想自己或他人遭遇此类暴行。”

对外部评价的思考

我想到,在很多人眼中,用一些评判看,我属于很弱或很差的人。
例如,我讨厌上学,在学业方面没有取得任何成就,讨厌工作,完全不愿意找工作,思想悲观,对于人类和社会抱有负面看法,不认同许多一般人接受的观念。
我想有人可以这样说,这是无故颓废,浪费资源,自甘堕落的人,对于家庭和社会而言都不如从未出生过的最好不存在的人——不过,评论者不可能认同人不应生育的观念,只是认为我不配出生,和我有关联的人比较倒霉罢了。

倾慕的消失

我想,我很难再遇到可以令我倾慕的人,即使遇到,我也无法与其持续交往,所以难以发展出强烈的倾慕之情。
我所倾慕的人,都是抱有热情或说激情的人。这种人相当自信,认可自己的思想和欲望,而且在需要做事情时具备行动力。
看到这类人,我会感觉,对我来说,世界显得好了一点。

对乐观劝解的通用回复

想象一下,你或你所爱之人,挚友、父母或孩子等等,遭遇了十分悲惨的事情。如,被人绑架,连续多日遭受各种虐待,最后身体被刀子慢慢切割直至死亡,切割过程中,还要看其他人使用自己被割下的肉和器官。如果在你或你所爱之人遭遇这种不幸后,你认为其他人用相同说辞劝解伤心的人是合适且有效的,那就可以一说。

自愿出生言论的荒诞

如果相信人在出生前自愿选择了出生——无论是通过认同荒诞的精子意志论还是狂想式的人会在知晓生命中的经历后选择出生——因而不能否定出生和生命中的经历,那么,绝大部分涉及道德、情感方面的感受和论述也都没有合理性和正当性。例如,人们无需抚养幼童,即使幼童被抛弃并死亡也不必惋惜和谴责,毕竟幼童自愿接受经历这些事的可能性。人们也不应同情性侵和谋杀的受害者,更不应查明和惩罚施害者,毕竟受害者同样自愿接受经历这些事的可能性。

对女权主义者失望的时刻

我想起来,我似乎从来没写过,我对部分自称女权主义者或表达在某些方面支持女权主义的人感到失望的事情。
其实原因是我之前在某些方面支持女权主义,我的社交圈内,包括朋友和认识的人,大多都是这样的人。表达和过往观点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对我来说是有压力的,所以我不想和其他人分享这些事情。
最近,在读大卫·贝纳塔的书时,部分内容让我回想起那些失望的时刻,它们比过去更频繁地浮现,显得需要被记录。那本书带来些慰藉,让我不那么在意压力,我感觉可以记录一下。

同样是工具

我认为部分人对所谓全职照顾家庭的人的蔑视和对工作者的推崇缺乏道理。
一种论调是,不工作的人会成为其他人和社会的工具,被迫维护家庭或社会运转。然而,从事某种工作的人肯定是其他人和社会的工具,在社会规则下工作,会维护社会运转。从一种工具向另一种工具转变,似乎并无荣誉可言。

精神状态恶化

最近精神状态似乎有点恶化,不仅会有悲伤和痛苦的幻想,产生暴力的幻想也比较频繁。尽管有攻击的欲望,但不想找人或动物发泄。​打算去射箭馆体验下射箭,这应该不能满足欲望,不过想象某人靠箭虐杀其他人可能会有效。玩《有氧拳击2》是有效的,可惜在完成大部分游戏目标后我就逐渐失去兴趣了,初音版推出后大概会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