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偷拍组合

看到母亲怀疑儿子被偷拍后动手打人的事件,感觉有趣。

如果我在写文时想编造由怀疑偷拍引发人身伤害的事件,大概会想到以下几种组合。

首先是通用原则。在被打者没被发现偷拍证据的情况下,若被打者受伤不重,当事双方很可能都不会遭遇法律上的麻烦,若被打者受伤重,被打者追究怀疑者的概率就会上升。在被打者被发现偷拍证据的情况下,若被打者受伤不重,大概率是怀疑者会追究被打者,而被打者不追究怀疑者,若被打者受伤重,可能会出现当事双方共同追究责任,或者当事双方和解,互不追究责任的情况。

女人怀疑男人偷拍,攻击后,发现证据。舆论偏向女人,如果男人受伤重,可能会出现较多表示不该打人或不该打得太重的言论,不过就算男人被打死了,也会有人认为他死了活该。

女人怀疑男人偷拍,攻击后,没发现证据。舆论偏向男人,但女人也会被许多人表示谅解。参考案件是某男子在街上被按倒并检查手机,许多人都认为误会不必深究。近期似乎有男子在地铁上被怀疑偷拍并公开调查后表示会起诉相关人士,也出现了支持者和反对者。

男人怀疑女人偷拍,攻击后,发现证据。争议激烈。如果女人受伤重或死亡,那么谴责男人的声音会更大。

男人怀疑女人偷拍,攻击后,没发现证据。舆论偏向女人,且男人几乎不会被表示谅解,维护男人或不维护女人的人之中多是讽刺者而鲜少支持者。

女人怀疑女人偷拍,不好编造且似乎没有明显编造价值,写偷拍产业链相关故事或许会用得上。

男人怀疑男人偷拍,同上。

以上都是情境都是发生事件且事件得到广泛传播。不过,传播方面需要考虑更复杂的因素。媒体也好,网民也好,传播事件是有选择性的。媒体会挑选符合社会风向,或者可以引发激烈议论的事件。网民会挑选自己喜欢,或对自己有利的事件。事件是否被广泛传播和讨论,结果就能部分反映舆论情况。

这个事件,表面上看,它的案情和舆情都符合第四种情况,但怀疑者不是男人,而是女人,它似乎符合第五种情况,但怀疑者是怀疑女人偷拍男人,这又给人一种当事人似乎为男人的感觉。女人怀疑偷拍并采取曝光、控制和殴打的行动往往是可以获得宽容的,在这一事件中却不适用。男人怀疑偷拍并采取曝光、控制和殴打的行动应该会受到较多谴责,但怀疑者是女人,这就使得谴责可能是错位的,谴责者会使用针对男人的评论方式去评论女人。

真的非常有趣。我想不出这么有意思的事件。